元朝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有不同于宋明两朝的地方吗?
蒙元时期,随着蒙古族统治地位的不断稳固和加强,少数民族的各种习俗与生活方式对汉族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女性的家庭角色及唐宋以来的贞洁观念的改变尤其引人注目。部分汉族女性开始挣脱儒家传统道德理法的束缚,表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这一现象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
1、元朝女子——浙西风俗
元朝的时候,女子贞洁观念较儒家理学昌盛的宋明两朝要淡薄许多,有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风俗。
比如元朝时浙西一带(即今苏南浙北)的民间,底层汉族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当时流行将自家女儿质卖抵押给他人换取财物,尤其是苏州、杭州一带,此风特别兴盛。给多少钱抵押多长时间,时间到了就还家,然后又再次、三次抵押,以换取更多钱财,最后才嫁人。如果不这样,很多人反倒嘲讽说你家女儿没人要咯!
浙西风俗之薄者,莫甚于以女质于人,年满归,又质而之他,或至再三,然后嫁。其俗之弊,以为不若是,则众诮之曰:「无人要者。」盖多质则得物多也。苏、杭尤盛。
当然,元朝时浙西一带的妇女们也不像宋明时候的女子那样大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们可以自理生计,许多妇女直接或间接参与经济活动,可以公开抛头露面,能干的甚至可以与其丈夫相提并论。夫妻各干各的,其手下之人也不相统属,也有各自的交际应酬,出游赴宴,游戏玩乐至半夜三更才回,更是不在话下,发生什么男女通奸之事也难以计较。
镇江一民,以屠刽致温饱,尝淫人之妻者,不可悉数。其妻有美色而淫,每坐肆中卖猪肉。
尝见浙西富家兄弟,有异居数十里,妇女辈不时往复,以为游戏之常,至于夜筵,过三更归,或致暗昧奸盗不可测。
浙西风俗太薄者,有妇女自理生计,直欲与夫相抗,谓之私。乃各设掌事之人,不相统属,以致升堂入室,渐为不美之事。或其夫与亲戚乡隣往复餽之,而妻亦如之,谓之梯己问信,以致出游赴宴,渐为淫荡之风,至如母子亦然。浙东间或若是者,盖有之矣。
2、元朝汉族女子外嫁之风
蒙元时期,少数民族的风俗也逐渐影响了汉族的婚姻价值观,许多人突破了原有的华夷正统思想,许多汉族女子选择异族的人作为婚姻对象。有些女子也贪图异族男子的钱财,不嫁汉人。
以蒙元时期的两首诗为例:
倪瓒(1301年-1374年)《竹枝词》:
湖边儿女十五余,乌纱约发浅妆梳。
却怪爹娘作蛮语,能唱新声独当垆。
湖边女儿红粉妆,不学罗敷春采桑。
学成飞燕春风舞,嫁与燕山游冶郎。
当时的汉族少女也像少数民族那样学跳舞,嫁给蒙古人。
杨维桢(1296年-1370年)的《小姑谣》:
汝贪蛮郎多金银,宁嫁华郎守贫贱。
蛮郎金多不到老,华人虽妻终苦身。
这是说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的女子贪图蒙古人的钱财给他们做妻妾,但是蒙古人虽然有钱,但难以相守到老;有的嫁给汉人,但却一辈子贫苦。
要说有什么东西最能反映历史上当时的社会风貌,那就是文学作品了。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绘画书法,人们会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这些作品中,其中蕴含的感情,我们时隔数百上千年也能够感受得到。那么,元朝时期,我们便能从元曲中窥见元朝人的生活,他们的日常又是怎样的呢?
在元朝当时人所做的元曲这种文学化的历史记录里,元朝的民众经常被比喻成“尧民”,如陈草庵有云:“尧民堪讶,朱陈婚嫁,柴门斜塔葫芦架。沸池蛙,噪林鸦,牧笛声里牛羊下,茅舍竹篱三两家。民,田种多;官,差税寡。”在陈的笔下,这样的田园之乐连尧民也要惊讶,足见元代农家的富足。如一首佚名作也写到:“圣主宽仁,尧民尽喜。一统华夷,诸邦进礼。雨顺风调,时丰岁丽。元夜值,风景奇。闹穰穰的迓鼓喧天,明晃晃的金莲遍地。”又如张养浩在一首散曲里描写当时农村风气是:“见斜川鸡犬乐升平,绕屋桑麻翠烟生。”直接以尧民为散曲调名,可见当时的天下大治景象是如何深入人心。
如胡用和在里讴歌道:“万里翱翔,太平年四方归向,定乾坤万国来降。谷丰登,民安乐,鼓腹讴唱。”这里的“万里翱翔”和“万国来降”完全是基于泱泱大国之民的自豪之感,因此才“鼓腹讴唱”。
马致远在里也讴歌道:“寰海清夷,扇祥风太平朝世,赞尧仁洪福天齐。乐时丰,逢岁稔,天开祥瑞……”这是在丰年时节的衷心馨香祷祝,并非应景之作。他在另一首中有更明显的大国民自豪感体现:“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应乾元九五龙飞。”他对元朝盛世的感受是:“喜,喜,喜,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四方宁治。”因此衷心祝福:“大元洪福与天齐。”
不仅当时国人自豪讴歌,就连来中国的诸多外国人也屡屡赞赏,并在他们的记录里留下满纸的惊叹。
马可波罗就曾在他的游记中提及对元朝城市居民的观感:“他们完全以公平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他们彼此和睦相处,住在同一条街上的男女因为邻里关系,而亲密如同家人。”
教皇使者鄂多立克则在他的《鄂多立克东游录》中对元朝社会发出了最为激赏的浩叹:“这样多不同种族的人能够平安地相居于唯一权力的管理之下,这一事件在我看来是世间一大奇迹。”
元朝社会开放包容一些,底层人民从来都不缺少文学创作的热情和灵感,但在封建礼教和腐儒思想下人民的创作被抑制了。元朝来自上层的压制少,儒生的学术权威也被挑战。所以白话文开始普及,人民的精神生活显著丰富了,元杂剧也偏向于描述底层人民生活,讽刺统治阶级,为明清小说出现奠定了基础。
普通老百姓从汉朝到明朝,生活都没什么太大区别,纳粮当差,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能得温饱,就是最好。战乱时代,兵来兵杀,贼来賊杀,能活命就算好。
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