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孩子去泰国上学(上)

(一)为什么不在国内上学了

背景:我唯一的儿子2014年5月出生,他在我生活的城市有户口,可以上一个还不错的公立学校,不过目前他在泰国普吉岛的一个国际学校读幼儿园。我并不是做国际留学业务的,写这个文章的目的不是做宣传揽生意,也不想让所有人都按照我的路线走,而是想写出我做出这个决定的种种思考,并希望分享我了解的信息和我的思考逻辑,您看完可以得出任何结论,我作为一个案例仅供各位参考。


很多加我微信的网友是想了解孩子在泰国上学的事。但是在国内,我身边的朋友反而不太关注,有人觉得孩子应该出国读书,但至少要等到初中或者高中,乃至大学。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为什么要出国读书,外国的教育就一定比国内好?真是读书的料放在哪里都一样。

基本上,我不会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争论这种事情,因为大家获取的信息差别巨大,处理信息所采用的方法论也不一样,结果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甚至连对方说了什么也一点没听进去。

简单概括,我认为他们搞混了教育和读书两个概念,我和这些朋友一样,都是从小学到大学没出过国读的,我很能理解他们在国内的学校体制下学到的很多概念的混淆的,如果不认真思考,就会对教育本身的价值评判标准上产生分歧。

比如说,数学和计算是两回事,好学生和考高分是两回事。我觉得,国内的教育更像是针对考试大纲的功利的结果导向的教育,而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目标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过程导向的培养,有点接近我上学时总听到的素质教育。


回顾我的学生时期,我认为上学就是去读书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痛苦的,但是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读书的最高境界就应该是悬梁刺股,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目的往远了说是颜如玉黄金屋,往近了说是高分,拔尖,争第一。

现在想想我接受过的所有与教育相关的概念都在试图告诉我,这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争,你只有想办法让自己的分数比别人更高,或者让别人比你更低,才是最后“吃鸡”的赢家。一旦清晰了这样的目标,很多事情就简单了,从小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就明白了如果找到这种制度的特点。


1、听老师的话,老师对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充分了解,并且会指导我们在书上划掉那些属于教学大纲而不属于考试大纲的部分,让我们直奔主题吧,反正小字部分考试又不考。我的印象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不用看教材直接告诉我们在书的多少页第几段哪个字后面开始话重点,直接背诵重点就不回丢分。

2、多做题,尤其是全真模拟题。我们那时候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武昌、汉口,但是一定知道黄冈。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的每一次考试,考雅思有题库,考会计证有题库,甚至考驾照科目一都有题库。

3、分主次,主科副科要分清,文科理科保证其他科目会考能过就行,我记得有的科目干脆就开卷考试了。至于美术,音乐,体育,计算机,那是放松心情用的。

4、增加学习时间。早七点晚十点,洗漱完在英语听力的伴奏下入眠。

5、盘外招。我记得高中时几个平时偶尔打打篮球的同学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国家二级运动员,还有突然多出了好多少数民族同学。


其他的暂时想不起来了,不过只要国内的孩子能早点懂得这些,心无旁骛的直奔目标,智商的差距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我见过很多很聪明的同学,用老师的话说,心没用在正地方。把自己想象成考试机器就对了,无情无义,目光坚毅。


我上学那阵子经常听到社会对教育模式的批判,很早就听过“减负”这个词,其实只是用行政力量减少上学时间,管制课外辅导,但减负等于加正,没有调整学生选拔制度,就没有效果。后来开始大谈素质教育,老师开始探索新的教育形式了,班级里多了电视和投影仪。一直到大学,经历了荒唐的教学评估,都是闹剧。其实我们从小就经历了这些造假和欺骗。从小学时,就有老师下午走进教室对大家说明天教委的领导要来检查,必须穿校服戴红领巾,见到客人要问好,一直到了大学,还有什么教学评估50问之类的小册子,让学生背,万一碰到检查团应该怎么回答。

在我看来,整个国内的教育机制就是有问题的,只教书不育人。对老师和对学校的考核也是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古人都知道微服私访,现在的领导想必根本不是为了发现问题去的。官僚化的教育体制相信不用多说,每个人都有体会。而争议的核心是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他们也认为学得好等于在考试中拿高分,他们在骨子里也不觉得学这东西有个啥用,我身边的同龄人有多少人可以背诵化学元素周期表前二十位,有多少人记得牛顿力学三大定律的内容,《猛回头》是谁写的,我的老婆说她知道《娱乐猛回头》是爱奇艺的。

有很多很多人跟我说国内的基础教育扎实,我并不觉得,以理科为例,很多同学当年只是背了一些公式和解题技巧而已,至于公式是怎么推导的都不知道,怎么是扎实呢,何况这么多年了公式还能背下来的人有几个。


我妈跟我说,你也不能对中国的教育全盘否定,那西方的教育就好吗,外国小孩都吸毒,学校还枪战。

妈,现实生活中我没法直接跟你说,新闻联播把你害的很深,基本上我就是对中式教育否定的,那是一种在极低教育预算投入下,在简单粗暴的听话人才选拔机制下,在只重结果的绩效考核制度下的畸形教育制度,用“基本上”三个字已经是我最大的克制了。BBC拍的中式教育在英国学校实践,非常尴尬,就像把自由的人变成圈养的猪一样,我们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才把一个班级搞那么多人,怎么这还变成中式教育的特点了。一个老师面对十几个孩子可以照顾到每个人的听课状态,面对几十个人的时候只能自顾自的讲,并一直强调课堂纪律。为什么会这样,查一查教育投入在GDP的占比,再看看别的国家的数据,就知道从根本上不希望你懂得太多。

妈,不要总说西方教育和中国教育,同样的还有西医和中医,安照地理方位划分是不合适的,应该安装时间顺序区分,现代教育是不分东西方和人种的,就像现代医学区别于任何国家的传统医术一样,很多你以为博大精深的东西其实仔细推敲起来挺没意思的。

就像我现在所处的泰国,本地的学校也一样没有采用现代的教育理念,泰国学生同样要面临考试和死记硬背,好学生的标准和我们差不多,只是很多方面还没有我们那么夸张而已。在泰国同样有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甚至国际学校。


像教育这样大的一个话题怎么讲都很难说的全面,比如国内也有不少学校有新的探索,针对出国的孩子开了IB/A-LEVEL/AP方向的班,而在国外注重结果教育的华人家庭的孩子就是能取得比白人,非洲裔,拉美裔更高的分数。不过具体到我的身上,在国内我很难让孩子进到这种创新高端班。尽管知乎是相对包容的平台,但是还是有很多话题不方便说,这样讲吧,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过早的被一种民粹的世界观所裹挟。


(二、我向往的教育模式)

相比较国内的传统教育模式,和西方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现代的教育模式,后者更接近我向往的教育。除了共知的创造力,表达力,领导力等等之外,我觉得还有两点容易被忽视:

首先,更重视体育。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体育不是把每个人培养成运动精英,也不是为了锻炼身体健康长寿,体育教育就是要教会孩子没有功利心的热爱运动,因为快乐藏在运动之中,热爱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也有助于内心。我觉得大多数孩子都是爱动的,这是天性,只是慢慢的从父母身上学会了不运动玩手机。在我上学的时候,游戏和运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包括家长和老师也基本上认为体育=运动=做游戏=玩,好学生就应该多学习少玩,被压抑的运动激情并没有转化成埋头苦读,被按在课堂上的孩子宁可玩笔、睡觉、看窗外。慢慢的孩子不爱动了,但也不爱学习。有个朋友带队国际夏令营,营里的外国孩子在太阳下的沙滩上捡贝壳观察动物,中国孩子有的被树荫下的妈妈喊过去怕晒坏了,有的直接跑到妈妈身边,怎么说也不过去玩,觉得没意思。

其次,艺术。在我的印象里读书时期的音乐美术课就像是国家强迫学校开办的,从学校到老师到学生都不领情,在高中的时候,有的好同学除了不上体育课在教室里做卷子之外,他们也不上这两种课,而去的同学也基本是过去玩和放松的。

出国之后,在学校的国际日,各个国家的家长都是又唱又跳,只有东亚国家的家长围成一圈拍手,东南亚和中东印度家长也有基本的韵律,日本韩国家长略好于中国家长。只有中国家长最木讷,呆手呆脚的就像戴着眼镜会笑的僵尸。

在那种氛围里我们不是不想参加进去一起跳,真的是力不从心啊。


(三、泰国求学之路)

如果可以选择,我觉得能去欧美国家接受教育的就不要到东南亚了,这里的国际学校老师是欧美国家的,但是说实话,我不相信有实力的老师会背井离乡到这里教书,不过确实有些不错的老师不想在自己的国家生活,喜欢这里的文化和环境,但是也难保她会在这里长期执教,所以即便有好老师也不一定有稳定性。不过再怎么我也不会在国内选择国际学校。

在一个非传统留学国家上国际学校,是考虑了上学和生活的综合选择。教育很重要,但我们也不是为了孩子教育牺牲所有的家庭,因此在选择生活在泰国普吉岛之后,就开始了选择学校的路。

在中文网络世界上搜索普吉的学校,一般经常搜到这三个:

UWCT(世界联合学院泰国分校)、BISP(普吉英国国际学校)、Headstart。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学校,以及本地的私立学校。

下一篇来说说普吉的学校。


平台注册入口